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议程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
魏红梅;周伟;钟志伟;健全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是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的主要路径。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经历了家校共育思想显现的政策萌芽阶段、家校社合作制度化的政策探索阶段、家校社合作走向协同育人的政策实践阶段,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正式构建的政策完善阶段。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发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变迁是问题、政策、政治三股源流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错位、学校教育让位和社会教育空位构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问题源流;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和专家学者的系统研究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源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公众的强烈诉求构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治源流。随着全域教育时代的到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时空边界正在被重构。为有效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议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发展应采取以下优化路径:以问题源流为导向,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以政策源流为重心,搭建利益表达平台;以政治源流为核心,优化政策治理环境;发挥政策创新家的积极作用,精准把握“政策之窗”开启时机。
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价值、困境及进路
黄国榕;梁罡;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应然要求和跨学科研究的创新之处。从价值的角度来看,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包含基于技术输送打破话语传播时差壁垒、基于数字媒介建构话语传播空间、基于推荐算法定制话语传播服务三个方面的价值意蕴。从困境的角度来看,需要厘清数智技术赋能下信息“海量化与流量化”冲突、技术“多元化与依赖化”冲突、评价“数字化与机械化”冲突的系列现实困境。从进路的角度来看,未来应以宏观布局为主方向,强化主流价值导向,筑牢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育人根基;以中观联动为主抓手,构建多方协同治理格局,汇聚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育人合力;以微观升级为主窗口,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助力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优质发展,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引领、融入与涵育:教育家精神赋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进阶
陶文晶;周元宽;教育家精神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在目标导向、行为主体和实践内涵上具有内在耦合关系。教育家精神明确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生成进程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阶段形成深层互构,通过“引领—融入—涵育”三重进阶,递进式赋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在引领阶段,教师以“至诚报国”为价值导向,聚焦战略需求,拟定发展规划,以“以文化人”理念引领学科建设,践行育人使命,实现职业追求与国家需求相统一;在融入阶段,教师基于“启智润心”优化教学方法,凝练教育智慧,通过“求是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反哺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协同发展;在涵育阶段,教师依托“行为世范”构建自律规范,强化伦理自觉,通过“乐教爱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情感联结,实现师德浸润与实践转化同步开展。
APEC成员ICT使用对学科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PISA 2022数据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吴扬威;刘帆;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随着ICT的不断发展,对数学、阅读与科学等学科教学中的技术整合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APEC成员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一些经济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对于教育领域的关注度也较低,因此,厘清APEC成员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使用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影响机制极为重要。采用PISA 2022学生问卷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和分组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适用于我国ICT环境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方法。研究发现,不同地域的国家ICT水平与学生个体ICT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ICT的不同使用方式和使用态度都会影响学生的学科素养。基于研究结果,建议我国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构建良性的ICT使用策略,鼓励教师正确处理ICT与教学活动的关系,并做好青少年的引导工作,正确培养其对待ICT的态度。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时度效”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红色文化资源为例
赵图雅;崔国华;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留下了内涵丰富且广泛的红色文化资源。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思政建设出发,在时、度、效的统一中,深入挖掘阿拉善盟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提升课程教学的品质与成效,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与爱国情怀,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承与弘扬。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30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30